定制电力技术与优质电力园区建设
定制电力(Custom Power)概念在1988年由美国电科院的Palo Alto先生提出,并在全世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是应用现代电力电子装置或称静态(静止/固态)控制器,以向对电能质量敏感的用户提供所提供的电力达到用户所需可靠性水平和电能质量水平。随着大容量新功能的半导体器件如晶闸管、GTO、IGBT等的涌现,大量新型电能质量治理设备被研制并投入使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果。目前应用于电能质量控制的电力电子控制器主要有: 固态切换开关(SSTS)、 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 动态电压恢复器(DVR)、 有源滤波器(APF)、 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UPQC)、 故障限流器(FCL)、 超导储能系统(SMES)等,这些电力电子装置的投入使用能够提高供电系统稳定性,如提供无功支撑、滤除谐波、抑制电压波动和闪变,使三相系统平衡化,同时能够改善动态特性,如补偿电压暂降、抑制短路电流等。随着供电系统及各类用户对电能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量电力电子治理设备的使用,随之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方面,这些设备的使用使得企业增加了运行维护的专业人员,提高了企业生产运行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出现针对同一电能质量问题重复治理和治理设备之间互相干扰,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问题。寻找一种综合利用定制电力技术服务于各类电力用户的方案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定制电力园区的概念于1992年由西屋电气公司(现西门子公司FPQD)提出的,这个概念的提出为工商业园区的具体用户从供电公司处得到更高质量的电能提供了机会。美国EPRI的调查表明,许多工商业用户对改善电能质量服务的愿望是迫切的,并且他们希望由电力公司来提供电能质量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优质电力园区(Premium Power Park—PPP)是指利用定制电力技术,通过各种电能质量治理装置达到为园区内用户提供低成本、近似不受干扰的电力供应。优质电力园区提出后,又逐步提出了对用户增加电能质量选择功能、实现优质优价的概念。园区中的用户可划分为不同的供电电能质量等级,包括基本服务、附加服务及优质服务。用户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供电可靠性级别,若高于基本服务则需向供电公司交付更高的费用。但“稳定”的电力供应可使用户避免由停工或生产出废品带来的巨大损失,同时也节省了购买、运行、维护、内部电力调理设备的费用。
优质电力园区成为国外电力供应商竞争力的体现以及创收来源,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国外高新企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突出的经济社会效益。